2020年6月2日,由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新疆)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《和田玉鉴定与分类》(GB/T 38821—2020)正式发布。
该标准于2017年10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。该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、鉴定、分类、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的基本内容,适用于和田玉原料及成品的鉴定与分类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,此次发布的国标并没有正式生效,具体实施时间定在了2020年12月1号。给诸多和田玉从业者和藏家充分了解的时间,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缓冲。
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新国标与之前的一些不同之处。
和田玉定义
关于和田玉的定义,有争议,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。但是普遍认为是:透闪石矿物在95%以上的石头叫做和田玉。
新国标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:
简单的来说,此次国标将和田玉定义为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,含有阳起石成分以及其它各种矿物成分的集合体。听起来感觉比之前的稍微具体了些,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不再限制透闪石所占的具体比例了(只要以透闪石为主即可)。
新增一个品种
这次国标更新中,关注点最多的应该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,新增的一个颜色分类:翠青玉
变成了8个种类:白玉、青玉、青白玉、碧玉、黄玉、糖玉、墨玉、翠青玉。
作为上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的品种,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“身份”。
这对翠青玉来说,是一种极大的利好。而且对翠青玉的注释以及它的颜色组合都有很明确的说明。
其他颜色的注释
除了新增翠青玉种类外,糖玉、墨玉等玉石种类的定义及注释有了更为详细的说明。
糖玉:
此次国标将糖玉进行了具体的定义,特别是糖色部分所占比例以及各个深浅色调。
墨 玉:
与糖玉类似,这次新国标对墨玉中黑色部分也有了详细规定,不低于30%。
对墨玉中石墨的分布形态的注释,就很清晰的解释了墨玉与青花的不同之处。
碧 玉:
对于碧玉来说,与之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对墨碧料有了详细的注释。
不过,国标是国标,行业内对一些名词的运用早已形成一种习惯,短期内是不太容易更改的。对于一些玉料,是糖白还是糖料,是青花料还是墨玉料,估计大家还是会按照习惯来命名和称呼吧。
特殊光学效应
在此次新国标中还提到了和田玉的特殊光学效应:某些样品可具猫眼效应。
近些年,碧玉和一些青玉在加工成弧面时,经常会出现一些带有猫眼效应的料子。此次国标中对此的单独说明,也是正式解释和田玉料中出现的猫眼料。
明确紫外光谱
此次国标附件中,将原本是鉴定机构中常见的鉴定方法专门列支出来。
将八种不同种类的玉石紫外可见光谱有了明确的定义及测试范围,给予鉴定机构比较明确的科学界限,使以前比较难区分的一些玉料有了明确的对照标准,为出具和田玉鉴定证书提供了新的依据。
总之,从新的和田玉国家标准中,可以看出关于和田玉的一些比较详细的解释,包括成因、颜色以及一些特殊情况。
而且也可以看得出这次的和田玉新国标,比原有的国标更加的详细,同时也说明和田玉的市场不断扩大与完善。
下一篇:实验室鉴定——翡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