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访山西省典当行协会网站!
第一章——溯源清代晋商典当行业(第二节)
2020-12-11   来源:珠宝首饰    点击:
著名晋商经营典当概况(一)山西商人发展鼎盛的一个标志是涌现出大量商帮家家族。在众多商帮家族中,较著名的有平阳亢家、太谷北洸村曹家、介休北辛武冀家、榆次车辆常家、部县城内渠家、祁县乔家堡乔家、平遥达蒲村......

微信图片_20201211102329.jpg

著名晋商经营典当概况(一)


山西商人发展鼎盛的一个标志是涌现出大量商帮家家族。在众多商帮家族中,较著名的有平阳亢家、太谷北洸村曹家、介休北辛武冀家、榆次车辆常家、部县城内渠家、祁县乔家堡乔家、平遥达蒲村李家、介休贾村侯家等。

他们不仅开设绸缎庄、茶庄、布庄和百货店于各省城市,而且还设当铺、钱庄、账庄和票号于各大商埠。这些商业世家凭借雄厚的资力、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和素有之信誉,几乎垄断了中国对蒙俄的贸易和国内的金融市场,下面仅对一些代表性家族所经营典当业状况进行概览,以期更为全面地反映山西典商的活动盛况。

平阳亢家  清初,山西平阳府(今临汾)亢氏,人称“亢百万”。其资产据《清稗类钞》载,有数千万银两,堪称山西首富。马国翰在《竹如意》中记载山右亢某,家巨富。时晋省大旱,郡县折涛,人心惶惶。亢独施施然,对众扬言:“上有老苍天,下有亢百万,三年不下雨,陈粮有万石!”这段记载印证了亢家之富。在亢氏之后,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到千万两的侯、曹、乔、渠、常、刘诸姓人家。
亢氏家族自清初发迹,是商业、土地兼营并著的家族。清末宣统二年(1910年)《中国经济全书》称:“康氏(即亢氏)自清迄今,凡二百余年,其家运之隆盛,可谓极矣。”然而亢氏不仅是著名的大盐商、大粮商,还是著名的大典当商。

介休冀家  冀家是宋代从山西临晋县迁入介休县邬城,后又迁入介休北辛武村。冀家是大户,其“支派分出,丁口益众,梓里相逢,每难识别,兼以宦游远省者有人,服贾他乡者有人,又迁广平、迁湖北、迁陕西、迁北口。”冀家约在乾隆时发迹,到冀家十七世冀国定时期,商业已相当可观。道光初,冀家在湖北樊城、襄阳等地的商铺有70多家,经营以当铺为主,次为油房、杂货铺,其中资本在10万两以上的商号有钟盛、增盛、世盛、恒盛、永盛当铺和平遥谦盛亨布庄。这时,冀家有资产达白银300万两。以后又在天津设立了文盛、广盛、星盛和益盛四大当铺。
咸丰年间,冀家的财势继续扩大,其标志是“五信堂”的出现。“五信堂”是冀国定给5个儿子分立的门户。冀国定经营的商业,除平遥谦盛亨布庄(后改为票号)归五堂共有外,其余均分给各门,各门又新设商号,其中作为主要产业的典当业的情况如下:
长子以公(恒信堂):析产后分到增盛、广盛当铺,之后在直隶大名府又设当铺、颜料庄数家,在介休张兰镇设悦盛昌、悦来号钱庄,又在湖北通过当铺放账兼并了部分土地。
次子以廉(笃信堂):析产后分到钟盛、益盛当铺,后在介休张兰镇又设谦盛晋钱庄、平遥县宝兴成绸缎庄。
三子以中(立信堂):析产后分到恒盛、文盛当铺,后又在介休张兰镇设恒盛茂商号。
四子以和(敦信堂):析产后分到永盛、星盛当铺,后在湖北樊城设鼎顺、永顺二当铺,在北京设仁盛当铺等。
五子以正(有容堂):因同马太夫人在一起,析产后只分到世盛当铺,另有现银10万两,后在祁县设天聚和茶庄。以正是秀才,据说为考举方便,在平遥设其德昌票号,在太原设其昌永绸缎庄,在晋祠设其世昌、其昌泰杂货庄,号称“四杆旗(其)"。由此可见,在冀家家族所经营的商业当中,典当业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。 
 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是冀家由盛到衰的转折点。庚子事变,使其天津、京都的当铺均被抢掠、烧毁,平遥、张兰的谦盛亨票号、谦盛钱庄亦倒闭共损失白银150多万两,使整个家族商业趋于破产。

祁县乔家  祁县乔氏是清末民初全国闻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,在晋商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。它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,不惮劳苦,惨淡经营,经过几代人的锐意进取,不断开拓,终于留下了一段“先有复盛公,后有包头城”的佳话。乔氏凭借包头这块发祥地,进而垄断在包头乃至内蒙古一带的商业贸易,其“复字号”也成为当地资本最厚、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。商业网点星罗棋布,经营范围十分广泛,主要经营皮毛、绸缎、典当、钱业、茶叶、粮食等。据停业清理时翻出的旧账,曾有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的,说明复盛公兼营典当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。复盛公、复盛西、复盛全三家兼营当业,均系乔家“在中堂”直接投资开设,都归复盛公钱铺统辖。因为“在中堂”在包头开设的所谓“复字号”,包括有各种行业,如钱、当、粮、油、估衣、皮庄以及菜园等,所以复盛公几乎等于“在中堂”在包头的全权代理人,如遇大事均须向复盛公请示决策。后来专门划出资本3万两单独经营典当业,但是仍和钱铺、估衣铺等共同起伙,支出无严格的划分,人员也是统筹安排,实际上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复盛公、复盛西、复盛全三家当铺,资本均为白银3万两,每号均有十来人,三家业务大致相仿,通常架面(即当进物品的全部金额)也就是3万两左右。架面高时,最多超不过4万两,最少也在2万两以上。每家每年可获利白银万两。
除此之外,祁县乔家在西北、京津、东北和长江流域等地的各大商埠均有巨资经营当铺。
转自《山西典商研究》




上一篇:第一章——溯源清代晋商典当行业(第三节)


下一篇:溯源清代晋商典当行业(第一节)